栏目导航

“八四•一 •一”爆炸火灾

类别:设备安全事故 发布时间:2019-03-15 浏览人次:

1、事故经过

1984年1月1日凌晨5时32分,大连石化公司石油七厂催化车间气分装置发生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伤亡事故。

气体分馏装置于1983年12月24日开车,为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溶剂丙烷。开车前,整个系统是在0.588MPa压力下停放。开车后,系统提高到正常操作压力1.715MPa。直到事故前,装置生产正常。

1月1日5时26分左右,在岗工人突然听到气分塔区发出泄压的尖鸣声,4名操作员相继迅速赶到现场查找原因。开始,均认为是蒸汽泄漏,操作员便首先关了脱丙烯塔底重沸器的蒸汽入口控制阀,又关了气分伴热蒸汽总阀。但声音和漏汽量却不减。此时,值班的车间副主作赶到现场,与大家一起寻找原因。突然,泄压声由尖鸣变为沉闷,在场有人感到全身发凉,液化气味很浓,透不过气来。车间副主任便和两名操作员摸出装置,到距装置60多米远的门岗打电话,向总厂值班室报告。同时,当班班长在操作室一边命令紧急熄火停炉,一边拿起电话向厂部调度室汇报。话音未落,巨大的爆炸就发生了。气分装置和催化装置的吸收稳定区域顿时一片火海。从听到泄压尖鸣声,到发生爆炸,历时6分钟。大火燃烧1小时18分钟,于6时50分才被扑灭。此次爆炸火灾事故还造成85人伤亡,其中5人死亡、18人重伤、6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2万元。

2、事故原因

1.由于管线焊口断裂,致使大量液化气丙烷泄出,迅速扩散,遇到加热炉明火引起空间爆炸。

2.气分装置脱丙烯塔与该塔底重沸器之间连接的φ300mm管线接出一个φ100×80mm的变径管。在变径管的小头,接焊出φ80mm的丙烷抽出线。变径管缩口处的焊口,由于低周疲劳而产生断裂,使压力为1.715MPa、温度为54℃的丙烷液体喷出,在空间急剧气化。形成的爆炸混合性气体,沿催化塔区管排的通道由北向南迅速扩散,与距泄漏点162m的催化装置炉201明火相遇,引起爆炸着火。

此处焊口发生断裂,其原因有两条。

(1)焊接质量低劣,有严重的夹渣和未焊透现象。整个焊缝有3个气孔,其中有一个气孔直径达2mm,有的焊肉厚仅为1~2mm。

(2)在开车、停车扫线、试压等运行中的压力、流量变化,是造成焊口低周疲劳的外部原因。

3、事故教训

1.在安排装置检修时,不是按劳动定额安排工作量和工期,单纯从产、销需要上提出工期要求,因此检修质量得不到保证,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2.工艺管道的管理薄弱,施工标准不高。在此事故中,气分装置液化气管道共发现28处断口,其中就有24处从焊口处断裂的,占85.7%。

3.从领导到职工,对液化气的危害性、危险性认识不足,尤其对瓦斯、液化气管道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4.对低周疲劳致使管线断裂,从概念和危害上缺乏理论知识和认识,因而出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推荐阅读

阀门关不严 引起爆炸着火

1、事故经过 1986年12月19日14时15分,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氯丙烷车间氯丙烯工段一操作工,按常规对1#30m3中间贮罐进行脱水作业。 ...

2019-03-15
“八四•一 •一”爆炸火灾

1、事故经过 1984年1月1日凌晨5时32分,大连石化公司石油七厂催化车间气分装置发生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伤亡事故。 气体分馏装置于1983年12月 ...

2019-03-15
加氢装置氢气压缩机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北方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于1965年建成,原设计能力为100kt/a。此后,经过两次大的技术改造。2002年l0月,在原有两台循环氢压 ...

2019-03-15
换热器超压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受某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的委托,核工业部第五安装公司,于1986年3月15日对化工一厂的换热器进行气密性试验。16时35分时, ...

2019-03-15
钢板腐蚀严重,采样工坠落死亡

1、事故经过 2001年7月24日20:40,某炼油厂化验车间成品一班化验员李一平按照班长临时安排,去炼油厂油品车间315#MTBE罐采样。该罐为5000 ...

2019-03-15
X
13305473089
admin@localhost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